教育與科技總是相互交錯、糾纏、互補,它們的關系一直是社會關心的話題??萍嫉陌l展正在逐漸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每天身邊都有新生的職業,而科技除了改變我們的教育,也在改變我們的孩子和世界的關系。用過去的教育方式,孩子可能很難適應未來的世界,而這不光是中國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全人類都需要找尋答案。
當下,我國教育部與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頒布的中小學幼兒園的課程指南里,均含有科學或科技的內容。但在信息、網絡、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處理須臾不離的手機或平板iPad等高科技產品與學校教育教學的關系?如何處理令社會、家長、教師頭疼的無數問題,比如到底該限制學生使用電子產品,還是主動、積極地引導孩子利用和使用電子產品?這些都是教育與科技的關系,它們兩者間,究竟是隔斷、跟隨、引導還是融匯、融合?
科技總是走在教育之前,而要融合需要的不僅是技術進課堂,更需要高質量的師資以及教育界對科技的理解
教育與科技的結合越來越緊密,這在我國中小學和幼兒園,包括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學校教育基本都如此。但是,從2012年開始在部分地區試行的電子書包等技術進課堂的實踐,至今卻不能說是獲得了成功并且可以推廣。
而在其他方面也一直處于不斷嘗試和調整之中。
以我國學前教育為例,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五個領域中的 “科學”(其余是健康、語言、社會和藝術四個領域)分 “科學探究”與 “數學認知”兩大部分。各項目標是,親近自然,喜歡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感知形態與空間關系等。
在小學,根據教育部**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從2017年9月開始,一年級就增設了科學課,并將其作為基礎性課程。
但其后在2018年,為了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起草《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規定(小學)家長陪伴孩子時盡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
同年,國務院、教育部將編程納入課堂教學及大學考試,**主要省市已陸續落實。浙江去年將信息技術納入高考,江蘇明確在小學階段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山東、北京也將陸續把Python編程納入小學及高中課程。
可以說,截至目前,教育總是在跟著科技走,教育并沒有主動性,并且科技產品也不了解教育的性質與需求,更不用說師資和技術跟上了。
但是,在一部關于未來教育的紀錄片中,以色列 “從幼兒園開始培養諾貝爾獎得主”的理念,令人震驚。當地一所學校的校長介紹說,他們在2011年就開始STEAM課程(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各領域融合的綜合教育)。孩子們從兩歲半開始學習物理課、數學課、英語課、天文課。一個4歲的孩子,每周都會上這些課。從課程到教師,家長們都非常認可。
以色列特拉維夫的教育科技中心的副總裁說: “……所有的教育系統都處于巨大的危機中,因為與其它行業不同的是,其它行業在某種程度上知道如何進步并逐步適應未來時代。但教育制度卻落后于時代。教育系統并不了解數字化學習,同時對數字化時代也不夠理解……我們必須了解電腦時代的思考邏輯。從而更好地與智能機器進行交互并且駕馭它們?!?/p>
交叉與駕馭:教育的發展總是滯后于科技,而教育要與科技共同發揮作用,兩者必須相互引領和交換駕馭
相對而言,在教育與科技交叉或同步的發展中,教育的發展速度總是滯后于科技,兩者的交叉或交替發展的過程中,科技的引領與駕馭作用相對顯著。在這種勢態下,我們更需要提出的是,教育與科技共同發揮作用,相互引領和駕馭。
英國的威爾士正在進行教學改革的 “電子先鋒示范學?!绷钊苏痼@。這里3-11歲的孩子們對電子產品都操作嫻熟,對我們大人愛用的應用軟件、社交網絡等都如數家珍。校長盧克說,他非常鼓勵孩子們在學習生活中用上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不管是平板、電腦,還是虛擬現實眼鏡、健康手環。從學前班開始,幾乎每堂課都使用電子設備。
英國圣朱利安小學用3D打印小防空洞的歷史課,自拍視頻表達自己想法回應別人的讀寫素養課,跟一位農場農夫視頻對話的生活課,戴上眼鏡看到太陽月亮的天文課,可以看見身體內各類器官活動的人體健康課、自己做計步器實驗作品的體育課等全用上電子產品的課程……圣朱利安小學校長解釋電子產品運用在課程上的理念和意圖時說:“我們希望通過其它學科來教授數字技能?!覀兏M麕椭鷮W生理解我們如何運用科技來支持其它學科的,讓科技更有實際意義?!?/p>
以色列這一點也值得關注。在一個人煙稀疏的地方竟然有一個高中機器人俱樂部,不少學生在那里共同建造機器人,讓機器人去完成任務,如清潔、整理等。學生試著解決一些跟公共空間有關的問題,因為這樣可以改變社區。如果研究項目足夠好,就可以做成產品給公司,并與公司達成協議,使這個產品為社區所用。
其實在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實驗室和研究機構開始向青少年開放,比如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讓孩子有足夠多的嘗試機會,做各種實驗,讓他們領略學科的魅力;清華幸??萍紝嶒炇?,通過心電、腦數據,進行相應學習能力、壓力值和潛能父母的測試與分析,為家長提供參考,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
但是,科技與教育的結合并非教育單純地與高科技設備的結合,而是教會孩子們 “理解電腦時代的思考邏輯。從而更好地與智能機器進行交互并且駕馭它們”。這意味著我們有更多的高質量的師資能夠推動教育與科技協同釋放潛能,教育與科技等學科交叉與突破。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CopyRight ? 2020 版權所有 陜西領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 萬商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