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我國新發展階段的主旋律。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明確指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培養具有**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教育必須自覺擔負起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實現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光榮使命。
深圳市南山區是**百強區之首,是**首批雙創示范基地,被譽為“中國**硅谷氣質城區”,擁有180多家海內外上市企業。作為深圳的科技強區和創新高地,南山區擁有4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人才需求強烈,做好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不僅是南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南山勇當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排頭兵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南山聚焦科技創新教育,堅持規劃先行,深化要素協同,完善保障機制,推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基礎教育領域走出了一條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路。
強化頂層設計,明確科技創新教育目標清單。南山區出臺《南山區教育質量攻堅五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打造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工程,以文件形式把創新教育明確作為區域教育重點項目,相繼出臺系列文件,具體部署創新教育實施辦法、推進制度、評價機制、經費保障等。教育、團委、科創等部門機構加強協作,完善支持體系,重點打造“六個一”工程(100個創新實驗室、100個科技創新教育項目、100門科技創新課程、100個科技創新課題、100位科技創新教育導師、100名南山少年創新院“小院士”)。
成立少年創新院,發揮引擎效能。2014年,南山區教育局聯合團區委、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成立南山少年創新院,促進教育、文化、科技等資源有效對接融合,引領全區中小學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通過學科拓展性學習、社團活動、四點半課程、博物館課程等多種形式的創新教育課程,實現科技創新教育全覆蓋。通過“小院士”課程、“小院士”夏令營、校園創新實驗室建設、南山區中小學生實踐基地主題活動等多種方式,豐富創新人才培養路徑。目前全區中小學建設了近90個創新實驗室、100多個學生科技社團,開發實施了150多個創新教育項目,掛牌了26個學生實踐基地,陸續產生了一批實質性項目成果。近3年,南山區173名學生獲評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數量占**一半以上。
激活教育的“第三空間”,點亮創新火花。傳統教育的空間基本是家庭和課堂,教育的“第三空間”是指面向全區中小學生開放的綜合性研學實踐場域,包括高校及企業創新實驗室,博物館、科技館及紀念館,綜合實踐基地以及大自然等,教育的“第三空間”往往是創新靈感的發源地。南山有效激活教育的“第三空間”,深入推進“中小學—大學(企業)伙伴計劃”,推動中小學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學、騰訊等區內高校、高新技術企業合作,共享優質資源,成立20多個學生實踐基地,共建人工智能實驗室,開發相關課程、編撰教材,將創新理念、企業創新思維模式引入學校。開設豐富的選修課程,全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讓學校創新成果走向社會、走入市場,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學生董治麟、林栩研發的“兒童健康智能書包”由科技公司啟動產品孵化,實現量產投放市場。
內培外引,破解師資難題。師資建設是創新教育的關鍵支撐。南山區倡導教師實現從teacher(教師)到leader(**)的轉變,讓教師從過去教學生的人,變成引領推動學生學習的人,成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導航者。遵循“質疑探究、獨立學習、合作分享、教師引領”的教學原則,鼓勵學生學會主動探究,獨立學習。開展系列創新教育教師培訓,如導入美國**的“偉大原著”學習計劃,請**知名企業界高管、工程師談創新,對申報、建設深圳市“創客實踐室”“好課程”“**科技社團”“STEM教育項目”“探究性學生小課題”等項目開展專項指導。鼓勵教師成立科研共同體,培養出一批創新教育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積極開展“校外腦庫”計劃,吸納社會教育資源,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學等教育科研單位合作,聘請科技領域高端人才擔任“導師”,進校作專題報告,讓學生直面科技發展前沿動態,與科學家對話,產生思想碰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73位博士進校開設“博士課堂”,已完成了70余門科技領域相關課程的開發。
廣搭平臺,構建創新文化氛圍。環境和氛圍發揮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南山區持續多年舉辦教育科技節、“校園**”挑戰賽、創客節等,鼓勵廣大師生積極展示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等成果、作品。如在2020年南山區第22屆教育科技節中,5000多名師生參加20個項目比賽,提交千余件展品,近200個小制作和創意制作獲得表彰。此外,鼓勵學生申報科創小課題。從2018年開始,南山區教育局每年都會投入150萬元的經費,用于支持學生的小課題申報。小課題選題不局限于科創,還有藝術、人文等多個維度,以此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這是一個顛覆性創新的時代,數字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教育的當下和未來,探究未知,破解不確定性就是對未來**的理解和創造。在《奇點臨近》一書中,作者庫茲韋爾大膽預測:2045年,奇點來臨,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智能,人類歷史將**改變。同時他認為,人類的科技知識將如同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其未來將是**燦爛的。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創新教育要堅持從小抓起,充分發揮基礎教育早發現、早培養的優勢,進一步深化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協同,推進育人方式變革,共同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CopyRight ? 2020 版權所有 陜西領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 萬商云集